最新动态

《柳州日报》整版聚焦三江百年侗戏传承:一手耕田一手执戏

2025-3-14 14:37     发布者: sjwhg 评论 0 查看 126
百年侗戏传承:一手耕田一手执戏吴登献和杨然林在三王宫里排练侗戏吴登献(右)在戏台拉二胡为演出伴奏杨然林(右一)和队员们在戏台上演唱侗戏杨鹏英(右二)和两名队员在戏台后唱起侗戏今年农历二月初五(3月4日) ...




百年侗戏传承:一手耕田一手执戏


吴登献和杨然林在三王宫里排练侗戏


吴登献(右)在戏台拉二胡为演出伴奏


杨然林(右一)和队员们在戏台上演唱侗戏


杨鹏英(右二)和两名队员在戏台后唱起侗戏


今年农历二月初五(3月4日),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侗戏文艺队在三王宫戏台演出,吸引众多戏迷慕名而来。龚普康 摄


吴登献在操作“铁牛”



今年农历二月初五,村民在三王宫的戏台旁
给小戏迷化妆。龚普康 摄



排练结束后,和里侗戏文艺队走出三王宫


农忙时下田耕种,闲暇时登台唱戏。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有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农民唱戏人,他们经常走村串寨,以稻田、民居、山林为背景,以戏会友,传唱古老的侗戏。


“(侗话歌词音)万有装卡吊惰梅嘎晒道听,刚送灭底听吊分……”3月12日下午,忙完农活的吴登献带领和里侗戏文艺队,在和里村三王宫的戏台,唱起由村规民约改编的侗戏。


登上这方“百年戏台”,10多名侗家农人褪去蓑衣,换上戏袍,将村规民约化作声声侗韵,滋润心田。


侗戏,是以演唱为主、辅以说白的舞台表演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侗戏在三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更是通过一场场乡间田野上的演出,融入当地侗家人的生活。


今年59岁的吴登献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学唱侗戏,在掌握了侗戏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能后,他又学习创作小侗戏、小品剧本,并在村里成立了侗戏文艺队。逢年过节,吴登献将大家召集起来,商量剧目、分配角色,化妆、换服,从田间走向舞台,演绎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有时还把村规民约等内容改编成侗戏进行传唱。


据了解,在百里侗乡,像吴登献这样一手耕田一手执戏的各级侗戏代表性传承人有近20人。闲暇之余,他们一边传唱侗戏,一边搜集、整理侗戏剧本。目前,收录在册的侗戏文字档案有28卷,在三江流传的剧本约有500部。


如今,随着“侗戏进校园”等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和了解侗戏,侗戏“圈粉”越来越多的小戏迷。吴登献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和里侗戏文艺队,让“农忙务农、农闲唱戏”的“戏曲人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延续。


作者:黎寒池
来源:《柳州日报》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歌仙刘三姐”——2025柳州新民歌征集大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