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slider.com
最新动态

侗乡风情享誉世界 三江县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昔与今

2015-7-27 09:53     发布者: wei12345678 原作者: 本站编辑 来自: 柳州日报 评论 0 查看 557
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是这片土地上美丽的传唱者和幸福生活的见证人。这里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天堂”。侗族耶歌、侗族大歌、琵琶歌和侗戏等,为中外游 客增添 ...

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是这片土地上美丽的传唱者和幸福生活的见证人。这里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天堂”。侗族耶歌、侗族大歌、琵琶歌和侗戏等,为中外游 客增添了欢乐,也通过他们的镜头及述说传到了世界各地。迷人的歌舞承载着无限的希望,唱响了三江蓬勃奋进的号角,更激励和鞭策着三江儿女建设美好新三江。今天,本版带你走进三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神秘世界——

    独具特色显魅力

    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当举行“月也”时,或有贵客来临,迎宾的芦笙便震天动地。主客携手、搭肩踏歌起舞,让聚会变成欢乐的海洋,侗族大歌给人天籁般的美妙感受。

    “《送客歌》 太感人了,让我有一种离而不舍的感觉。”6月6日,来自广东的何女士在三江县林溪镇冠小屯体验百家宴,在离寨时听了侗族送别歌后,感动地说。三江的歌舞,不知让多少游人陶醉、感动。侗歌、侗族舞蹈和侗戏是侗族文化艺术的精髓,表现了侗族人的自豪。

    1997年,三江侗族大歌《蝉之歌》在广州合唱节上夺得金牌后,三江侗族大歌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喜爱,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三江,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祭祀舞、游乐歌舞、“多耶”舞等。在每逢双年举行的“芦笙会”上,人们会跳起热闹的芦笙舞。侗戏更是侗寨逢年过节的一道文化菜,又称为“唆戏”,也有人译为“平腔”“胡琴腔”,多以二胡伴奏,至今新老剧目已有400多个。

    创新传承增光彩

    三江被外界誉为“百节之乡”,民俗节庆以富禄花炮节、冠洞百家宴、老堡龙舟节、同乐“赶坡会”、独峒斗牛节和梅林二月二大歌节等为代表。

    近年来,三江积极做大做强“中国侗族在三江”“中国侗族多耶节”民族文化品牌,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2003年以来,三江先后在程阳桥、丹洲等4A级景区举办了11届中国侗族多耶节,在组织活动中深挖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推出抢花炮、行歌坐夜、芦笙踩堂、歌舞剧展演等经典文艺项目,让三江的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魅力。

    近年来,三江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积极培养本土民族文化教师,聘请民族歌舞、民族戏曲、民族服饰、民族民俗等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大力培养人才。同时,先后建立了梅林中寨和林溪岩寨等多个侗族大歌传承基地,让传承人将侗族大歌普及到学校和机关。三江还对被评为县级以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的侗族歌师发放政府津贴,使众多优秀的侗族歌师和大歌作品涌现出来,促进了民族文艺的繁荣。

    助力旅游促发展

    歌舞是三江的特色,更是三江在发展旅游上的优势。近年来,三江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过程中,着力打造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以此为平台,融区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现代性为一体,积极弘扬民族文化艺术,通过展示三江侗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底蕴和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中国侗族三江”品牌,让外界进一步了解三江侗族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宣传三江、投资三江,推动三江文化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今年1至5月,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6%、228%。(杨春茂)

收藏 邀请
上一篇:三江县古宜镇首届山歌大赛下一篇:侗族风情殿堂世界桥楼之乡文化篇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