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穿越沧桑仍飘芬芳 侗族大歌的起源与传承

2015-7-27 12:57     发布者: wei12345678 原作者: 本站编辑 来自: 柳州日报 评论 0 查看 582
共同传承民族文化。6月6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一首首侗族大歌在荷花中飘荡,众多游客在此赏花听歌。宛如天籁的侗族大歌,深深吸引了游客。“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侗族大歌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人间的沧 ...

共同传承民族文化。

    6月6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一首首侗族大歌在荷花中飘荡,众多游客在此赏花听歌。宛如天籁的侗族大歌,深深吸引了游客。

    “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侗族大歌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人间的沧桑,以原始而古老的方式完整传承至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侗族文化学者杨永和表示,侗族大歌唱的不仅仅是歌,而且在传唱着一种民族精神,传唱着侗族人民的历史,所以千百年来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侗族大歌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期,一群侗族男女青年在山上劳作后休息,坐在大树下说说笑笑,他们的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的百鸟百虫。它们一齐鸣叫,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动听极了。小伙子和姑娘们被这优美的声音所吸引,有的学高音,有的学低音,越学越有劲,越唱越动听。此后,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之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诞生了。

    侗族大歌的产生,也与侗族人喜欢依山傍水落寨有关。在侗寨,寨前有溪,寨边有树,寨后有山,溪水潺潺、林涛阵阵、鸟鸣声声……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要有一种方式来记事。人们在独特的环境中,通过劳作、模仿,创造了与大自然和谐共鸣的侗族大歌,找到了寄托自己精神和特殊记事的方式。

    侗族大歌侗语中叫“嘎老”,“嘎”就是歌,“老”就是古老而宏大。侗族大歌大致可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戏曲大歌、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

    吴光祖说,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分高低音和衬腔,而且低音很重要,歌队中大部分人都唱低音。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

    “饭养身,歌养心,情养志。”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在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侗族大歌却久唱不衰,得益于侗家人不仅把歌拿来叙事,而且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三江积极开展侗族大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侗族大歌培训班和侗族大歌比赛、“侗族大歌进校园”等活动,有效抢救、保护、传承了侗族大歌,使其转化成一种文化产业,与三江的特色旅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吴练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侗族风情殿堂世界桥楼之乡起源篇下一篇:【赛事通知】三江县第三届侗族多耶大赛通知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