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中国月也侗寨“盛宴堂”迎来了由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承办的“走近非遗活动,传承家乡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子体验活动。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广西旅发三江志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走进盛宴堂的时候,孩子们很主动地配合三江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测量了体温。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让盛宴堂上方的天空明媚起来。 ![]() ![]() 周六下午的体验课程是“蓝染12生肖布偶”活动,吴双林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蓝染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展示了自己身上穿的蓝靛染的侗族服饰。 ![]() 而关于蓝染的知识点,吴双林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北魏《齐民要术》里关于蓝染的记录,还讲解《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意思,希望孩子们能从体验活动中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 听完讲解课之后孩子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布偶,跟家长一起完成了布偶的绑绳子环节。 ![]() 在染色环节中,孩子们围着染缸观察布料从“豆绿”到“蓝色”的“氧化过程”。 ![]() 这个染缸就是吴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蓝宝宝”。蓝染看起来简单,但事实远非如此。自然的蓝草染色,不仅仅是一种传承的技艺,更是一门科学,因为蓝靛本身不能直接染色,需要培养细菌来使蓝靛发生变化,她是有生命的。所以手艺人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把她称为“蓝宝宝”。 ![]() ![]() ![]() ![]() ![]() ![]() ![]() ![]() 周日下午的体验课程是“猴子抱南瓜”挂件制作活动。“璊摁瓜”(侗语音译)也叫猴子抱南瓜,在三江榕江河有“端午背个猴,一年无忧愁。猴子抱金瓜,福禄寿喜全到家”的说法。 ![]() 侯芳妮老师还向大家讲解,这个是端午节的时候长辈做给晚辈“驱邪纳福”的香囊。同时它也承载了老一辈人的愿望,借老人的福寿,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而今天,它也是亲朋互送的嘉礼,凝聚着亲情和友情。 “猴子抱瓜”有四个部件,侯老师教大家一步步教怎么使用针线把它缝制出来。 ![]() ![]() 女孩子们特别认真的学习制作方法,希望可以独立完成。而年纪小一点同学虽然不会使用针线,但也主动担起了塞棉花、艾草的任务。 ![]() ![]() ![]() ![]() ![]() ![]() 传统手工制品不仅精致而且处处闪耀着匠人的情怀,受到大家的喜爱。 ![]() 这次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们全程互动,不只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希望能让孩子们在传统民间文化的滋养中,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我们“走近非遗活动,传承家乡文明”活动的重要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