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珠郎娘美》2016年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珠郎娘美》是侗族典型的民间文学作品。她主要以民间故事、叙事歌及侗戏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三省(区)交界的侗族地区尤其是侗语南部方言地区,深受侗族人民喜爱,几乎家喻户晓。
《珠郎娘美》又叫《珠郎娘梅》、《助郎娘美》、《娘梅》、《秦娘美》等,因汉字记侗语,用字不同而有多个名称。现这个故事收集在《侗族民间故事选》、《救太阳》、《侗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三江卷》等书籍。而根据这个故事,侗族民间艺人把它编成叙事长歌(侗语称jenh“君”“锦”)和侗戏到处演唱。
这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在贵州省榕江县“三宝古州沃”( wop,今榕江县车江侗寨)这个地方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珠郎(jul langc),女的叫娘梅(nyangc muih)。他们从小相亲相爱。但由于受到“女还舅门”的旧俗制约,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姻,于是俩人私奔 “七百贯洞”(guanv,今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给财主银宜当长工。银宜见娘梅年轻漂亮,欲夺为妻。银宜通乡老蛮松在“吃枪尖肉”的款会上杀害了珠郎。娘梅知道后悲痛欲绝,决定复仇,她巧施计杀了银宜,然后背着珠郎尸骨回家乡。
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后有民间歌师把它编成叙事歌“嘎锦” 。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不断加工,现有多个版本。如《侗族琵琶歌》中收录的两个版本:一是广西三江吴镇德传唱本,二是贵州黎平宣世华传唱本,吴贵元的汉文整理本三个版本。之后又改编为侗戏、歌剧、歌舞剧等,如1916年-1926年三江梅林罗文星编剧的《娘梅助郎》;上世纪50年代,广西三江人吴居敬、吴贵元、过伟等人根据这个故事改编为歌剧《秦娘梅》;2009 -2012年三江打造文化精品时,吴浩、杨通山等人又把《珠郎娘梅》改编成大型歌舞剧搬上舞台;2012年,广西区古籍办编印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侗族琵琶歌》收录了《娘梅歌》三个版本。
《珠郎娘美》是本民族题材故事的典范,是侗族优秀民族文化瑰宝,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供图:石 峰
编辑:三江县文化馆非遗股
审核:石妮妮、韦茈伊、吴庆堂
电话:8612387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