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保雄,男,1967年7月26日出生,初中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美俗村人。2016年11月认定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踩堂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5月公布为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踩堂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12月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踩堂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粟保雄从12岁起就爱好文艺和吹芦笙舞曲,以前,不论村里人到哪里演出,粟保雄都要跟随其后与大人们同台竞技。1993年正式拜师于吴启先老艺人门下,专学祭萨和子午线踩堂舞曲,在基本熟练子午线的踩堂曲后,于是,1996年又拜师于杨富仁老艺人门下,专学多声部小号芦笙翩迁舞曲;为全方位更好地掌握整套芦笙踩堂舞的有效衔接,1999年初,又拜师于吴耀珠老艺人门下,专攻“盘古开天款词”朗诵和芦笙花样翻跳舞曲。经过多年的苦练,目前已熟练地掌握了一整套侗族芦笙舞曲的技艺,成为远近闻名的芦笙踩堂师傅。
1996年至今,粟保雄开始带队带徒弟授艺,将侗族芦笙踩堂舞这一文化传承项目,在每年春节和各个节庆期间组织全体队员除安排在本村表演外,还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周边的侗族村寨进行芦笙踩堂文化交流传承表演活动,二十多年来,总共培训客课弟子达1000多人次,共表演100余场次,目前,已有4名入门徒弟均能单独领舞操作,为下一代侗族芦笙踩堂舞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技艺和文化交流,他曾带领团队到香港、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柳州市柳北区以及县内的相关侗族村屯进行“侗族芦笙踩堂舞”表演交流。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如今,一整套编排完整、原滋原味的“侗族芦笙踩堂舞”珍贵资料,展现在众人面前,为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入门弟子杨能军、吴荣书、粟斌行现均能单挑大梁,是团队中的后备力量。
2016年8月,应邀参加香港老年体育协会举办的芦笙表演比赛,荣获团体第二名。
2017年2月,参加三江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举办的第二届三江县芦笙踩堂舞比赛,荣获团体第二名。
粟保雄坚持每天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为美俗村芦笙表演队传授芦笙踩堂舞所有的舞曲和动作,目前所传教的得意门生入门弟子领舞人有:杨能军、吴荣书、粟斌行、吴群忠等人,现他们均能单独操作,单独领舞;客课弟子是村里的整个芦笙表演团队共48人,传授的舞曲有:《等待曲》、《子午线踩堂曲》、《进堂曲》、《欢迎曲》、《摆布曲》、《歌颂曲》、《花样芦笙翻滚曲》等,为今后“侗族芦笙踩堂舞”的文化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6年8月,应中国香港老年体育协会的邀请,前往香港进行表演。
2016年11月,应三江县驻柳州市同乡会的邀请,前往柳州市金沙角文化中心广场进行侗族芦笙踩堂文化交流表演。
2017年2月,参加三江县文体新广局举办的“第二届三江县芦笙踩堂舞”比赛。
2021年5月1日,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我组织表演队为村民进行芦笙表演,借此机会,新编侗族耶歌来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富民政策。
2021年5月19日,借助侗族农历四月八黑糯米节之际,为八方游客进行了侗族芦笙踩堂舞全过程展演活动。
另外,二十多年来的每年春节期间,除规定在村上表演三天外,还去到周边的侗族村寨进行“月也”表演交流活动。
农历四月初八,在村里举办一年一度的“乌饭播种节”活动中,传承人粟保雄同志吹起芦笙带领队员出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到来。

每一次在芦笙踩堂表演前,传承人粟保雄同志都要给群众“讲款”,叮嘱广大群众时刻都要牢记先辈的嘱托,遵纪守法。

传承人粟保雄同志在本村举办的“乌饭播种节”上,与入门弟子在吹“芦笙摆脚舞”表演。

粟保雄同志在美俗村举办的“芦笙踩堂庆丰年”活动中,与徒弟在桌面上表演“花样芦笙翻脚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