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非遗传承
自绣坊成立以来,清花绣坊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良口、老堡、林溪等乡镇开展绣娘技艺提升培训班。2018年基地组织绣娘培训8次,人数达408人。2019年清花绣坊开展侗族刺绣技艺培训12次,共计526人。2020年开展培训26次,共计1200多人。2021年开展培训8次368人。2018年在三江侗绣博物馆开展清花绣坊侗族刺绣培训班,传承人韦清花通过刺绣技艺讲解,现场操作演示,为50名绣娘提升刺绣技艺。2019年、2020年、2021年,清花绣坊分别开展三江侗族自治县项目制培训侗族刺绣培训班2期、3期、2期,惠及三江南站易安小区,三江同乐乡八吉村、同乐乡良冲村、林溪乡美俗村共35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绣娘。
清花绣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包括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内的精于刺绣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高超技艺的绣工队伍,独创用侗绣工艺巧妙地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此外,清花绣坊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公司作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实训基地、南宁师范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广西科技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绣坊传承人多次到北京光明小学、香港河东中学、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三江中学、三江江川小学等学校授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和各级非遗保护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2018年清花绣坊与自治区妇女执委彭芷君女士的香港君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达成第一笔订单协议。清花绣坊根据订单需要,在贫困村组织绣娘培训,传承和发扬侗族刺绣技艺。君文化集团负责解决产品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在世界各地进行义卖。受益于这个订单,2018年,清花绣坊就带动当地185名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49人,49人中脱贫妇女23人。
遵循着这样的发展模式,2019年君文化集团追加了1300个绣片订单,这一年清花绣坊带动了当地156名绣娘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人。截至2022年9月,清花绣坊建档绣娘有226人,三江侗族自治县清花锦绣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在职19位员工中有15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得比较好的建档立卡贫困绣娘当中有覃梅香,其单次订单收入最高有6700元,另有石玉花,单次订单收入达4200元。
三、开展“走出去,带进来”专项行动
2016年,清花绣坊获得柳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技艺传承团体;2019年被认定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示范户;2019年获中华妇女联合会全国巾帼文明岗;2020年认定为自治区非遗扶贫工坊。传承人获省级以上奖项表彰37项,其中国家级20项。公司申请注册商标1项,外观专利3项。2018年韦清花被评为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获“2019年度国家文化部旅游部农村文化旅游能人”及柳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20年,在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业务指导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举办“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和优秀带头人”推选活动。韦清花获得了非遗扶贫带头人称号。
清花绣坊将传统手艺持续传承和发展。引导侗寨绣娘发展侗族刺绣、织锦等“指尖经济”,多渠道拓宽非遗产品销路,让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顾家、传艺、振兴“三不误”,走向规模化发展 、专业化经营 、规范化管理道路,开辟一条“产业振兴+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特色多赢“锦绣振兴路”。在坚持侗族刺绣传统手艺的同时,也用针线记录下时代的锦绣篇章。
供稿:覃桂珍(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通讯员:郝永群 编排:郭珊敏校对:张秋伟审核:许晓明 朱凤立声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创出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