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19:30,由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承办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公益培训汇报展演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广场隆重拉开帷幕。柳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林园、副馆长郑红梅,三江侗族自治县文体广旅局局长罗如芹出席本次活动,一同见证了这场侗族文化的盛宴。
一首经典曲目《侗不离酸》,唱响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广场。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誉为“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侗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现场10支队伍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轻快的歌声吸引了观众驻足聆听,动人的歌词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这些歌曲不仅展现了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更是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2006年6月,侗族大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成为侗族大歌的项目保护单位之一。为了让普通市民了解、欣赏侗族文化,从2016年8月开始,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整合“市馆—县馆”资源,联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举办的侗族大歌公益培训班在三江侗族地区全面展开。该培训班既有普及性的推广学习和针对性的提高教学,也有展示性的演出交流和足不出户也能学唱大歌的线上培训,让侗族群众得学、能唱侗族大歌,通过赏歌、学歌、唱歌,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保护,也让侗族大歌实现从“高门槛”到“零门槛”,从无人能唱到遍地开花。截至2023年11月,侗族大歌公益培训班共开设线下培训112期、线上培训28期,直接和间接惠及群众40余万人次。
2023年1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让好日子放在歌里过——柳州三江侗族大歌免费培训志愿服务”榜上有名,成为广西两个入选案例之一。在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中,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天籁声声传古韵 侗乡处处是歌堂——柳州三江侗族大歌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实践》再次入选,这也是广西唯一入选项目。同时,以该案例为基础的研究性论文入选文旅部核心期刊《文化月刊》杂志。在中央宣传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侗族大歌”推广团队荣获优秀团队,成为扎根农村基层、服务群众需求的先进典型。
此次“侗族大歌”公益培训汇报展演的举办,展现了侗族大歌公益培训班的优秀成果,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文化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了侗族大歌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弘扬了侗族的传统文化。
| 图片:仅供交流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综合编辑: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