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三江侗布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3-8 16:11     发布者: sjwhg 评论 0 查看 1260
传统的侗布制作技艺是侗族文化的魂宝,经过道道精细的工序过后呈现出华美秀丽的侗族服饰。侗布是侗族服饰中别具一格的古老面料,以复杂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环保优良的面料性能散发着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侗布的制作过程 ...

传统的侗布制作技艺是侗族文化的魂宝,经过道道精细的工序过后呈现出华美秀丽的侗族服饰。侗布是侗族服饰中别具一格的古老面料,以复杂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环保优良的面料性能散发着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侗布的制作过程主要有种棉、纺纱、织布、染色、晒布、蒸布、锤布等环节。谷雨后人们便开始播种、种棉,棉花种植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棉花挂满棉枝时,开始捡棉,然后晒棉、选棉、轧花、弹棉、搓棉。棉花搓好后,用布袋装好,待之后纺纱取用。纺纱是侗布制作过程中任务繁重、耗费时间长久的一道工序。首先要将棉花用纺车纺成纱锭,然后将纱锭制成棉纱。棉纱绾好后要浆纱,浆纱可以固紧棉纤维,使棉纱更加紧凑、光滑,同时还增强了棉纱的弹性和韧性。浆纱好后还要进行染色。纱染好后,还要进行上皮保色、浣纱和绞纱、排纱、穿杼、梳纱、捡纱等工序,最后就可以用织布机织布了。 

织好布之后,就可以进行染色。我国古代染色是采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蓝色的靛蓝。这是一种存在于靛蓝草枝叶中的物质,经发酵后产生可溶性的溶液,将织物浸泡在这种溶液中后取出,在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不溶于水的青蓝色,它耐日晒水洗和加热。蓝染常用的蓝草有马蓝、菘蓝、木蓝、蓼蓝和吴蓝,三江侗寨的村民种植的是的马蓝。蓝染看来简单,但事实远非如此,自然的蓝草染色,不仅仅是一种传承的技艺,更是一门科学,因为靛蓝本身不能直接染色,需要培养细菌来使靛蓝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说蓝染是活的。

制作蓝靛水:蓝靛草它的化学成分主含靛蓝,另含靛玉红。蓝靛草的的叶含有靛,靛在经过氧化后,即成为蓝色的色素,可加工成天然植物染料--靛泥。给蓝靛水加入石灰,生石灰是它成为靛泥的催化剂。

染布:染布的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布料浸染的次数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染出不同深浅的蓝色。

晒布:布料经过浸染染料之后,需要晾晒,让布料经过氧化反应变成蓝色。

过牛胶:古法侗布做法需要使用牛皮熬制成胶,涂抹在布料上,能让布料染色更均匀,色牢度更佳。

晒侗布:经过反复浸染晾晒后直至成黑红色,一般需要反复染10次左右。上图为最后一次染色后的侗布,妇女们正在晒布。

蒸侗布:把染好的布料经过高温蒸制,让布料的色牢度更好。

锤侗布:布料经过捶打,布料纤维从圆变成扁平状,使布料光泽更好。

侗布成品:每个手艺人制作的侗布的幅宽有所不同,一般在40公分左右。侗布是侗族人制作侗衣和陪嫁的重要物品。

三江侗布制作技艺2018年公布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共有代表性传承人2人,其中市级1人、县级1人。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图文:韦茈伊

审核:石妮妮、石明辉

电话:8612387


长按识别二维码




收藏 邀请
上一篇:“走近非遗人物”——杨玉吉下一篇:鱼峰擂赛,歌圩盛事| 2024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之“歌仙刘三姐”广西 ...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