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动态

走近非遗——侗族背带制作技艺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5-8 18:00     发布者: sjwhg 评论 0 查看 477
侗族背带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并伴随着侗族服饰的发展。侗族古歌中记录,萨神是开天辟地、创造日月和万物的女英雄,也是繁衍族群的始祖,在人间她就化身为金斑大蜘蛛。在远古洪水泛滥时期,萨神设置了九个太阳,晒 ...
侗族背带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并伴随着侗族服饰的发展。侗族古歌中记录,萨神是开天辟地、创造日月和万物的女英雄,也是繁衍族群的始祖,在人间她就化身为金斑大蜘蛛。在远古洪水泛滥时期,萨神设置了九个太阳,晒干了洪水,解救了后来繁衍侗族后代的姜良、姜妹。为了纪念萨神,侗族妇女在背带盖上绣上九个圆形,象征九个太阳,中间的大圆图案为形似蜘蛛的混沌花,为萨神的化身。中间大圆形边缘有芒状纹,象征太阳的光芒。
侗族背带制作技艺由纺纱、织布、染布、剪裁、刺绣、缝制六个工艺流程组成,融织布、印染、刺绣、挑花、织锦等多种传统手工艺于一体。侗族背带由背带盖、背带心、背带柱、背带尾以及绑带等组成,主体成倒梯形、T字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主要为妇女背负和保护婴幼儿使用。
侗族背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重点体现在背带盖部分所展示的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和精巧的刺绣技艺。以蜘蛛花、石榴花、龙、凤、榕树等图案为代表,寓意背带起到庇佑婴幼儿健康、平安、幸福成长的作用。运用剪纸绣、平绣等多种技法,以及不同风格的配色,使背带盖独具艺术魅力。
传统的侗族背带是由外婆在外孙出生前提前准备,在婴儿出生后办三朝酒当天,赠送给婴儿使用,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目前,三江侗族背带制作技艺传承方式在原有的母亲传给女儿的传统模式基础上,也形成了基于乡村作坊的师徒传承方式,并出现了以商业用途为主的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新业态,多渠道传承侗族优秀文化和民间技艺。

八江片区背带

良口片区背带

梅林片区背带

独峒片区背带盖

富禄片区背带盖

老堡片区背带盖

良口片区背带盖

梅林片区背带盖

同乐片区背带盖

洋溪片区背带盖

侗族背带制作技艺2022年列入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


编  辑:石  峰

审核:石妮妮、韦茈伊 、石明辉

电话:8612387


长按识别二维码




收藏 邀请
上一篇:看村晚赛芦笙抢花炮,富禄花炮节等您来!下一篇:传承天籁侗音 奏响育人乐章——记2023年广西最美乡村教师石彦辉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