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文化馆“年轻态”文化活动的创新实践与发展

2024-9-23 09:42     发布者: sjwhg 评论 0 查看 406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受众人群不均等”现象,吸引年轻人走进文化馆,近年来,国内一些文化馆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在做好传统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精确了解年轻人群的文化需求,推出一系列现代 ...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受众人群不均等”现象,吸引年轻人走进文化馆,近年来,国内一些文化馆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在做好传统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精确了解年轻人群的文化需求,推出一系列现代、时尚、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以潮流文化激活文化馆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馆“年轻态”文化活动的创新做法

纵观各地文化馆针对青年群体开展的创意文化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活动紧扣青年群体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力量,以现代时尚的内容有效吸引了年轻人参与。

活动定位精准,紧扣青年群体文化需求潮流。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新时代赋予文化馆的新理念。文化馆只有精确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近年来,国内一些文化馆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紧扣青年群体文化需求,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推出了一系列内容现代时尚、品质精致高雅的创意文化活动,受到了年轻人追捧。

参与主体多元,满足青年群体文化需求期待。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文化服务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文化馆自身肯定不够,必须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因此,许多文化馆积极搭建平台,培育社会文化组织,引导鼓励大量民间文艺团体、文化企业、文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年轻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了年轻人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运营模式现代,激发青年群体参与活动的热情。当前,一些文化馆通过统筹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化数字技术应用,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一体化运营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实现了艺术培训、文化空间、文化活动等的智能推送,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提升了年轻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

文化馆“年轻态”文化活动类型及特点

当前,全国各地文化馆针对青年群体开展的创意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文化节会活动。这些活动立足群众文化新需求,以新颖、潮流的场景和样式,重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实施方式,把年轻人变成群众文化的参与者和体验者。二是沉浸式体验活动。近年来,一些文化馆与时俱进,推出沉浸式体验文化活动,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成为文化馆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入个体美育体验的有效方式。三是圆梦活动。为补齐传统文化馆服务人群局限于老年人与儿童的短板,近年来,一些文化馆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优秀文化资源融入更多日常活动,为年轻人开设专题艺术培训、赛事、展演等创意活动。

从各地实践来看,这些活动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就是切中了年轻人的兴趣点,活动内容新奇、有趣,活动时间和参与方式也更加人性化,即便是传统文化项目也是采用现代化的表达,以精准滴灌的方式为年轻人提供细分服务。这些活动传播渠道多元,容易形成话题,也容易吸引年轻人关注,更好地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潮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内在精神需求。

文化馆“年轻态”文化活动未来发展趋势

年轻人有追逐潮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内在精神需求。纵观当下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文化传播阵地,其定位大多具有“年轻、时尚、高品质”的特点,以年轻人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重视个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因此,未来,文化馆为年轻人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除了要新潮时尚、品质高雅,还要关注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做到服务精准化。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牢“年轻态”文化发展脉搏。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麦克风”,这就要求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紧跟潮流发展方向,在策划活动时除了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主动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还要满足年轻人群求新求变的需要,兼顾便利性和灵活性,以明快、便捷的特点满足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习惯。

内外兼修、多管齐下,丰富“年轻态”文化活动内涵。面对年轻人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馆从业人员需要勤练内功,对自身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进行变革,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同时,吸纳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文化馆志愿者团队,组建各业务线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馆办文艺团队;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为他们提供场地,利用他们的人才优势为公众提供艺术普及服务,拓宽文化馆服务半径;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机构联合开展针对年轻人的创意文化活动,提升活动影响力。

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提升“年轻态”文化服务效能。在全民艺术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应根据不同年龄层的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在策划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要与时俱进,熟练运用“科技+文化”手法,能够随时随地提供群众文化活动指南。要注重与参与者的互动交流,使用户在使用服务时能够方便地获得反馈和帮助。鉴于文化馆资源和能力有限,除了文化馆自身为群众提供服务外,还可以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种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构建全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格局,提升服务效能。


编辑 | 张海宁


来源:中国文化报


长按扫描  点击关注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民俗知识小科普】我们的节气·秋分下一篇:天籁盛宴倒计时——2024年三江侗族自治县“环三省坡”桂湘黔侗族大歌比赛热身启动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