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行歌坐夜(俗称“坐妹”或“行歌坐月”),侗语叫“了令(nyaohn yamv)或“了翁”(nyaoh wungh),是侗族青年男女的交往活动和恋爱方式。他们以歌为媒介,相识相知并共浴爱河的一种古老习俗。
在侗寨,姑娘们常三五成群,汇聚于某位女伴家中,纺纱刺绣,纳制鞋垫,彼此陪伴,静候腊汉(男青年)的造访。腊汉(男青年)则结伴前往姑娘们聚集之地,与之共叙时光,侗语称之为“了翁”。腊汉造访时,常携侗族琵琶、牛腿琴或侗笛。至姑娘家,或大门敞开迎客,或需几经恳求方启门,皆属善意玩笑。
姑娘们常三五成群,汇聚于某位女伴家中,纺纱刺绣,纳制鞋垫,彼此陪伴,静候腊汉(男青年)的造访。
侗族行歌坐夜主要有走寨、“喊门”对歌、“歌堂”对歌、找凳子、煮宵夜等基本内容。腊汉有时买来白沙糖煮糖粥,或打油茶,与姑娘共品“宵夜”。糯禾将熟之际,腊汉更邀请姑娘打着火把,前往自家田间收割糯禾,舂制扁米,娱乐形式丰富多彩。此时,若有钟情者,便悄悄互递信物,如手镯、戒指、头巾、彩带、荷包等。互送信物采取秘密方式,男方借故抚弄女方纱锭或刺绣品,趁机暗递信物;女方亦心领神会,伺机回馈。
文旅融合下,程阳八寨景区侗族村民传承侗族行歌坐夜习俗,游客前来感受体验侗族风情。(拍摄者:龙佳倩)
2021年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归利村侗族男女青年行歌坐夜弹唱琵琶歌。
此外,侗族行歌坐夜还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侗族行歌坐夜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展示。它通过唱歌、对歌等形式,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侗族青年在寻找伴侣过程中的社交方式和文化传统。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青年男女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是侗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侗族行歌坐夜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变化,但仍被视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文旅融合发展下充分的展示侗族文化特色。
侗族行歌坐夜2023年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辑:韦茈伊
排版:覃佩琳
审核:石妮妮、韦茈伊、石明辉
长按扫码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