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

【走近非遗】——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10-21 15:45     发布者: sjwhg 评论 0 查看 919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侗族吉祥花是一种兼具形式美和意义美的建筑挂饰,集侗族印染、刺绣、织锦等技艺于一身,最早用来悬挂在风雨桥、鼓楼等公共建设中,是侗族女性用以展示个人技艺、祈求风调雨顺、积福祈愿的吉 ...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侗族吉祥花是一种兼具形式美和意义美的建筑挂饰,集侗族印染、刺绣、织锦等技艺于一身,最早用来悬挂在风雨桥、鼓楼等公共建设中,是侗族女性用以展示个人技艺、祈求风调雨顺、积福祈愿的吉祥信物,它广泛存在于三江各地,而以林溪镇、八江镇较为典型。

吉祥花伴随侗族公共建筑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吉祥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平面的“四方形”为主体、一类以立体的“三角菱形”为主体,两种类型通过裁剪、组合、拼接、刺绣、装饰而成,另有一种简易的制作手法,采用彩线“绕线”而成。

三江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有以下几个特征:

结构上,由“顶部挂带、主体(“四方形”和“三角菱形”)、底部装饰”三部分组成,通常为三层主体、上窄下宽,

审美上,追求几何美,“大”而“艳”。造型上以“大”为美,主体由“四方形”和“三角菱形”两大类构成,通过层级、数量的变化,组合成不同的样式。色彩上,红、黄、白、蓝、黑等兼有,色彩艳丽、装饰丰富,使得整个吉祥花朝气蓬勃、光芒四射。


林溪镇吉祥花“四方”制作第一步,绣制阴阳图。图中民间手艺人吴会群、杨爱月正在绣吉祥花阴阳图。


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凤梅与师傅吴全香、莫培欢展示制作好的侗族吉祥花。


图案上,讲究对称、采用抽象图形。“四方”主体图案,采用中心式构图,沿中心向四角分布“四个立柱”,寓意建筑支撑。由中心向外,采用“狗牙”(三角形)规则装饰,最外层通常采用几何图案镶边。“三角菱形”主体相对简单,主要采用几何图案、对称装饰。


传统侗族吉祥花


传统吉祥花是侗族女性单独、或合力制作,在村寨公共建筑(风雨桥、鼓楼、寨门、井亭等)上悬挂,用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八江镇八斗村戏台落成,本村妇女精心制作的侗族吉祥花在仪式未开始之前统一悬挂在戏台前先进行展示。


早期,三江侗族地区的女性大多具备女红的基本技能,吉祥花制作技艺也多为女性家传或师传,能够制作吉祥花,意味着对技艺的肯定,也是一件代表荣誉而神圣的大事。吉祥花,既是集侗族蜡染、刺绣、装饰于一体的综合性传统技艺,更承载着侗族人民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祈盼,对研究侗族艺术、社会心理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蕴含着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晓娟制作的侗族吉祥花文创产品--耳饰。


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晓娟制作的侗族吉祥花文创产品挂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江侗族吉祥花的制作技艺与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在材料、外形、图案、风格上进行了革新,在用途上,从公共建筑扩展至家庭建筑,伴随三江旅游业的发展,吉祥花还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文创产品,一些技艺高超的女性开办专门的工艺店,制作出售吉祥花,这门技艺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少侗族女性开始重新学习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


林溪镇吉祥花“四方”制作第一步,绣制阴阳图。图中民间手艺人吴会群、杨爱月正在绣吉祥花阴阳图。


2023年11月三江县侗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承办的“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传承培训班在林溪镇平岩村马安屯开展。本次培训班主要传授村民侗族吉祥花的产品设计以及产品品质提升,从而提高产品销量,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侗族吉祥花制作技艺2022年列入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有代表性传承人4人。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编辑:韦茈伊

排版:覃佩琳

审核:石妮妮、韦茈伊、石明辉


长按扫码  点击关注

收藏 邀请
上一篇:【走近非遗】——侗笛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一篇:三江非遗展:“绣”出非遗之路,“画”出传承新篇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