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远记录工程《口述片》拍摄工作圆满完成,记录下了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远的个人经历和其侗戏技艺风采,以及他对侗戏传承和发展的思考和努力。
2024年11月10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南寨村侗戏非遗传承基地举行了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远记录工程《口述片》开机仪式。到场人员有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远以及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古须强,广西春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执行团队负责人罗建文,侗戏研究学者吴美莲、吴庆堂、侗学学术专员杨丹妮等资深专家,还有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的馆长石妮妮、副馆长韦茈伊、副馆长石明辉、非遗股股长陈琼英等领导嘉宾和为此次项目全力以赴的项目执行团队成员。
大合照(春妮文化团队 摄)
开机仪式由项目执行团队负责人罗建文主持,他为大家详细介绍项目进展情况,让大家清晰了解背后的努力与付出。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石妮妮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古须强代表单位发言,发言完毕由石妮妮馆长、古须强老师、吴庆堂老师、杨丹妮老师共同为开机仪式揭幕,宣布“侗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开远记录工作正式开拍。
(从左往右数)侗戏传承人杨开远、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古须强、侗学学术专员杨丹妮与文化馆馆长石妮妮共同揭幕(春妮文化团队 摄)
开机仪式后,工作组迅速按照《口述片》工作流程展开拍摄。石妮妮馆长、石明辉副馆长、韦茈伊副馆长、侗戏研究学者吴庆堂老师与侗戏非遗传承人杨开远进行深入的工作交流,为拍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之后侗戏研究学者吴美莲老师、吴庆堂老师、以及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古须强老师投入到侗戏的记录工作中,同时侗学学术专员杨丹妮与侗戏传承人杨开远的妻子进行交流,在拍摄过程中也采访了杨开远身边的人以及喜爱侗戏的老师们,从侧面挖掘杨开远以及侗戏传承背后的故事,为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远记录工程《口述片》增添丰富的内涵。
文化馆馆长石妮妮、副馆长石明辉、副馆长韦茈伊、侗戏研究学者吴庆堂与侗戏传承人杨开远进行工作交流(陈琼英 摄)
侗戏研究学者吴美莲、吴庆堂、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古须强、侗学学术专员杨丹妮与侗戏传承人杨开远妻子进行交流(覃佩琳 摄)
文化馆馆长石妮妮、文化馆非遗股股长陈琼英、侗戏研究学者吴庆堂老师用侗戏乐器共同演奏(覃佩琳 摄)
侗学学术专员杨丹妮与侗戏传承人杨开远进行访谈(古须强 摄)
侗学学术专员杨丹妮采访侗戏研究学者吴庆堂(春妮文化团队 摄)
拍摄工作照(春妮文化团队 摄)
2024年11月14日,为期五天的拍摄工作圆满完成,在拍摄过程中,工作团队紧密配合,每一个采访、每一个镜头都展现了侗戏传承人杨开远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侗戏的热爱,此次拍摄工作,是对侗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保护。《口述片》将作为一个窗口,记录和展示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远的技艺风采和人格魅力,为侗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侗戏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来源:春妮文化团队、古须强、陈琼英、覃佩琳
编辑:覃佩琳
排版:覃佩琳
审核:石妮妮、韦茈伊、石明辉
长按扫码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