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1月22日,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农力量 时代担当”2024年广西新农人风采展示大赛总决赛在南宁举行,三江侗族自治县选派的柳州市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覃桂珍获得全区唯一的一等奖。
2024年广西新农人风采展示大赛 宣传片《追光者》
侗族非遗展示,主办方供图
最后
三江文旅想为大家再介绍一下
一等奖获得者
这位90后侗族美绣娘覃桂珍的故事
覃家五代13人,个个有双刺绣巧手。柳州市三江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覃桂珍,承袭奶奶和母亲的一手绝活,在她20岁时便成为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
出身于侗族刺绣世家,覃桂珍自幼就从别人的目光中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不仅大家对我们家族发展很关注,我的母亲对我们姐弟4个在刺绣技艺的学习提升上也格外重视。”覃桂珍说,奶奶是家族的第三代传承人,妈妈是第四代传承人,耳濡目染中她也喜欢上了刺绣,嚷嚷着要跟大人学刺绣。
侗族刺绣技艺延绵近千年,是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一件精美的侗绣,要经历数十道工序,但覃桂珍凭着勤学苦练的劲头,到初中时,已经能独立绣出一片完整的绣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7年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覃桂珍并没有和同学们一样留在城市里找工作,而是回到了母亲韦清花的身边。
2018年,韦清花在三江县城开设以她名字命名的绣坊——清花绣坊。通过“企业+基地+传承人+绣娘”模式,即企业带头、基地培训,传承人带动、绣娘生产,绣坊将承接的订单分配给绣娘们,经过培训的绣娘利用闲暇时间刺绣,每个月可增收2000元至3000元。清花绣坊成立后,很多村中无就业岗位而外出打工的绣娘们也纷纷回乡,带动了当地留守妇女发展指尖经济。
怎么样在传承好刺绣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同时,创新侗绣是覃桂珍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内容。“侗族刺绣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生活的态度。我一直想两条腿走路,一边传承,一边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侗绣!”
在技艺传承方面,她按照侗绣的传统技艺先剪纸图案为样底,再用丝线进行绣制,虽然工艺复杂,成品时间更长,但是传统的工艺使得绣线能够保持平整且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制作出来的侗绣作品不仅图案精美,而且质手感独特。
同时,她紧跟时代需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文创产品,不断拓展侗绣应用场景,将侗绣元素融入戒指、耳环、手镯等日常饰品中,深受消费者青睐。
覃桂珍说:“侗绣传承和推广的道路还很漫长,我愿接过母亲的衣钵,将传统民俗与现代特色融为一体,更好地传承民族非遗文。”
图源:清花绣坊
图源: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图源:当代广西
| 来源:青春柳州、风情三江、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的新征程、心侗未来、当代广西
| 图片:仅供交流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综合编辑:三江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来源:三江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